一、语言学与文学的关系是什么?
反对一下楼上。
文学和语言学肯定是两门学科,但是从两门学科的各自研究对象谈它俩不相关这个不太对吧。
二十世纪整个人文学科都有语言学转向,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都有。
文学的话,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理论的语言学转向。20 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由作者———作品( 文本)———读者的过程,
所以语言学最大的影响就是把文学理论的关注点拉倒了作品本身,引发了人们对文本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重视。
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新批评、结构主义文论都受语言学影响。
我们比较文学的话,比较文学译介学(翻译研究)受语言学转向的影响最大。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直接影响了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
ps
另外这个楼里说没关系的都是学语言学的,而认为有关系的应该是学文学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20世纪语言学的兴起影响到了哲学又从文论进入了文学和翻译研究。
所以学语言学的人感受不到文学的影响是很正常的,但是学文学的人是很容易感受到语言学的影响的。
—————
补充几句,文学对语言学的影响:
索绪尔在《印欧语的起源》一书的序言中指出:研究语言绝不能脱离对文学和美学的关注。
索绪尔本人在日内瓦大学教授普通语言学期间,也同时研究史诗尼伯龙根的语言。
他认为文学语言有统一方言的功能,并且文学语言自身“脱离口语”的特性是语言学值得关注的领域。
二、语言,文学,文化有啥联系?
依我看,语言就是文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语言是文化的一种。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一种。
三、如何看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来自哪里?来自两个人以上的信息交流。
一种语言的诞生,就有了一群两个人及以上的群体,这个群体内以这种语言所交流的所有信息就构成了他们的文化。文化文化,就是某群体的基于某语言交流系统所形成的信息交流方式及行为习惯。
每种语言系统都有不同的地方,如中英文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语的先后关系,并因此形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不一样。中文永远是人在事物前,英文习惯上事物在人前。所以中国人总是习惯上人定胜天,人去管理,处理所有的事物。西方人总是习惯上先研究事物关系,并依靠事物关系来选择如何利用或者逃避。所以中国文化中最多的就是人,谁谁谁,然后才是他怎么样,并大部分文化概念,习俗,做事方式,都与某个人有关。西方文化中最多的就是事物关系,某事,某物,然后才是因谁而起,并大部分文化概念,习俗,做事方式,都与某事物关系有关。
一种语言系统的诞生,就会产生该语言系统的逻辑形式,同时影响所有使用该语言系统的所有人习惯该逻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所有使用该语言系统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及所有的历史记录就是该群体的文化。
所以说语言产生文化。
四、如何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A second principl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regard to literature, is that language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simple instrument, whether utilitarian or decorative, of thought. Man does not exist prior to language, either as a species or as an individual. We never find a state where man is separated from language, which he then creates in order to "express" what is taking place within him: it is language which teaches the definition of man, not the reverse.
<To Write: An Intransitive Verb?> Roland Barthes
五、语言,文学,语文三者有什么关系麽?
语言:语言是用来承载思想的符号系统。这个术语具有多义性,语言学一般研究1日常语言,而日常语言是由2科学语言-3隐喻语言混合而成的。认知语言学研究3。哲学里除了涉及123,还涉及超验语言,超验语言可以是由123超验得到的456。哲学里的现象学研究6再用6解释5。超验在哲学里是超出现实世界而看到的神性世界,456就是神性语言。不管常人是否相信有456这种那么奇幻的语言存在,哲学里就是这么研究的。
语篇:运用语言符号系统就能造出句子,再由句子构造语篇。语篇就是一般说的文章,也就是用来承载思想的对符号的运用生成的应用形式。
哲学:各学科是在区分各种不同的领域来研究,其中社科人文研究的是思想并会涉及到超验思想。而哲学是在研究“为各学科提供思想(包括超验思想)的可能性”。
文学:在区分社科人文的各种学科领域时,会有一个领域很特别:能辅助制造思想的超验,但又是通过讲故事-抒情-写景等隐喻性的语篇来寄寓超验思想而非直接研究某个学科的或哲学的超验思想,由此得到的超验语篇就是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研究的理论就是文学理论。文学作品里用的语言主要是46而也可能涉及5,特别地,诗歌里倾向是提纯的6而非4。
语文:在中小学教育里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文学合并到语文名义里来进行教育,但会只讲较浅的内容,毕竟更深的须要长大之后再进行专业学习或自学。一般来说,是由文学成分来主导的,由文学的教授来驱动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教授。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文学是超验的,用超验来指导日常,可以更能厘清学习前两者的目标:为了超验地给爱-拯救安抚灵魂而得到隐喻的美好。在哲学的现象学里,海德格尔认为诗歌语言是拯救安抚灵魂的神性语言(深度超验语言),而日常语言只是磨损了神性之后的浅化版。由此,对超验语言掌握得越好,日常语言的学习就越能具有追求美好的意义。教中小学的语文,不仅仅是在教学生掌握语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怎么给爱怎么珍惜美好。但还须区分语文教育和语文考试,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会考虑到选拔功能,而可能会重视语言学知识-语篇读写的考察。但说到底,教育本身还是以育人为本的,文学成分在语文里是更重要的核心。
六、语言与文化有哪些关系 ?
谢邀,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载体。语言的消失会导致文化断层。语言与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
其他的太多了。。。
七、哪部文学作品让你体会到了单纯语言的魅力?
关于赠诗
诗歌无法赠与任何人
因为它与领带不同
不能私人占有
语言从被写下的瞬间既不属于我
也不属于你,而是大家的
不论搁下多么美妙的献辞
不论点缀着多么个人化的记忆
也许都无法把诗从人们眼中藏起
因为它甚至不属于写下它的诗人
所以诗才有可能属于任何人
尽管世界并非谁之所有
就像同属于所有人的共有物一样
诗化作微风游历人间
又变成闪电刹那间照亮真实的面孔
纵使在技巧上下工夫
偷偷隐去情人的名字
诗人的意愿也总是徘徊在意义的彼岸
甚至无法把诗封存在自己的诗集
赠诗
就像赠空气
如果是这样我倒希望
那空气就是从恋人的唇齿间
悄然散落的东西
不再是语言也已经不是语言
那魂魄的交感正是我们
持久的渴念
就这样语言重叠着语言
(谷川俊太郎)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