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严重性和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的了解仍在不断深入,科学家已证实了以下几点:
• 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在大气层里形成了温室效应,阻止热力反射回太空,使地球气温持续上升
• 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炭、石油等)会释放更多二氧化碳至大气层
• 二氧化碳虽不是最强的温室气体,但由于人类活动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大幅度提高,成为增强温室效应的元凶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六十五万年来最高
• 90年代可算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而1998年是当中最炎热的一年
以下数点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 由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平均温度将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摄氏1.3度看来是无可避免的。限制升幅在摄氏2度以内,是防止气候变化带来更严重灾难的唯一方法
• 如果温室气体的排放再不被控制,气候变化的速度将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快的
• 气候反馈机制极可能带来急剧而不能补救的连锁反应,没有人知道气候变化到了什么程度会导致“世界末日
二、如何看天象?能介绍一些常识吗?
看云识天气
当那连绵的雨雪将要来临的时候,卷云在聚集着,天空渐渐出现一层薄云,仿佛蒙上了白色的绸幕。这种云叫卷层云。卷层云慢慢地向前推进,天气就将转阴。接着,云层越来越低,越来越厚,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这时卷层云已经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出现了高层云,往往在几个钟头内便要下雨或者下雪。最后,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都躲藏了起来,天空被暗灰色的云块密密层层地布满了。这种云叫雨层云。雨层云一形成,连绵不断的雨雪也就降临了。
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看到积云。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了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云,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阴晴风雨,预知天气变化,这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学会看云识天气,就要虚心向有经验的人学习,留心观察云的变化,在反复的观察中掌握规律。但是,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毕竟有一定的限度。要准确掌握天气变化的情况,还得依靠天气预报。
三、户外迅速判断天气变化的小知识有哪些?
1.白天山谷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夜间从山谷吹向山顶2.早晨出现绢云,而后黑云增多,并徐徐下沉3.云团行走很快,并有增多之趋势,着可是暴风雨的前兆4.风向突然变化,并愈吹愈大,同时还伴有乌云吹来5.在干热或雾气弥漫过后,突然能见度转好6.清晨雾满山谷,至晚仍不消散7.白天太阳周围出现大晕圈,夜间月亮周围出现小晕,这是大风的征兆8.在黎明前星光闪烁不定9.傍晚气温增高,夜间很暖,并有闷热感10.半山谷的云雾上升,可能是暴风雨来临的兆头11.此外,天气变化时,自然界和野生生物也会有所变化,如果你注意观察,也能预测出未来的天气状况 声音和气味:当空气湿度增加时,声音会传到更远,气味也更易于辨别---饱和湿空气就如放大器,是良好的传导体。例如,在某些地方听不到火车行驶的声音,可在某日下雨前能清楚的听到火车声。
身体变化:当天气变糟时,卷发者会感觉到头发变紧,更不易梳理--和-动物毛发一样,如果变得易于缠绕或者不再如通常那样挺直易于梳理,很可能将是一场暴风雨的来临,任何有风湿性关节炎,鸡眼或相关症状者,在空气湿度增加时都会感到疼痛和不舒服。
观察篝火:如果烟火稳稳上升,表明天气不会有太大变化,依然会很好,如果烟火闪烁不定,或者升起又降下,可能会右边暴风雨。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化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成小水滴或结成霜,所以晚上愈冷,转天天气愈好,晚上有露水,转天天气也好,早晨若看见蜘蛛网上有水滴,则天将放晴,早晨若见到霜冻情况,则预示着又将是一个好天气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